原理:
氧氣是引起食品變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中有許多組分都與氧的存在密切相關。從生化角度看,脂肪遇氧會氧化哈敗,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會失去營養價值,氧還會使不穩定色素變色或褪色;從微生物角度看,大部分的微生物都會在有氧的環境中良好生長,即使氧的含量在包裝環境中低至2~3% ,大部分的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仍能生長,生化反應也仍會進行。故在包裝中除去氧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化學反應,短時間內除去密閉容器中氧氣,使食品處于無氧狀態(O2濃度 0.01% 以下),有效控制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防止油脂氧化,從而能有效地保持食品的色、香、味,防止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被氧化破壞,延長食品保質期。
脫氧劑根據其組成可分為兩種:(1)是以無機基質為主體的脫氧劑,如還原鐵粉。其原理是鐵粉在氧氣和水蒸氣的存在下,被氧化成氫氧化鐵。又如亞硫酸鹽系脫氧劑,它是以連二亞硫酸鹽為主劑,以Ca(OH)2和活性碳為副劑,在有水的環境中進行反應。(2)是以有機基質為主體,如酶類、抗壞血酸、油酸等?箟难幔ˋA)本身是還原劑,在有氧的情況下,用銅離子作催化劑可被氧化或脫氫抗壞血酸(DHAA),從而除去環境中的氧,常用此法來除去液態食品中的氧,抗壞血酸脫氧劑是目前使用脫氧劑中安全性較高一種,酶系脫氧劑常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醇,是利用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時消耗氧來達到脫氧目的的。
脫氧劑常用的反應原理有鐵粉氧化(鐵系)、酶氧化(酶系)、抗壞血酸氧化、光敏感性染料氧化等。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脫氧劑都是基于鐵粉氧化反應。這種鐵系脫氧劑可做成袋狀,放入包裝內,使氧的濃度降到0.01%。一般要求1g鐵粉能和300mL的氧反應,使用時可根據包裝后殘存的氧氣量和包裝膜的透氧性選擇合適的用量。應用的產品包括糖果、干制的海產品小吃、熟肉制品、米糕、面食、干酪、干制蔬菜。除袋裝脫氧劑外,還將含有活性鐵粉的塑料標簽或各種卡片插入包裝內。